可以说漯河的发展还是可以的,作为河南中部城市,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京广线穿境而过,在交通上更加方便发展,食品行业名声大振,对漯河的发展也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感谢邀请,我是地道的河南人,但在生活中并不刻意留意美食,因此对河南菜没有什么概念,河南的调料做饭的时候倒是经常用,还是有些了解的。
1、河南漯河怎么样,未来发展如何?
说到漯河,他是有两张名片的,一张是水城漯河,一个是食城漯河。先说水城,漯河境内有沙河澧河,并且从市区穿过,在丁湾双河交汇,合二为一,贯穿东西,沿河修建的AAAA级国家景区沙澧河风景区常年对市民开放,这极大的提高了市民的体验,漯河还是一个宜居的城市,在这一份河南省城市宜居评分中,漯河以79.8分的成绩排列在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全国旅游城市济源。
漯河还是一个桥文化丰富的城市,最早的小商桥便在漯河境内,而且现在漯河市区使用的现代桥也是数不胜数,第二张名片-食城漯河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其孵化出的有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方便面以及调味料生产基地——南街村,辣条王国——卫龙,还有众多的食品企业在漯河扎根,可以说漯河的发展还是可以的,作为河南中部城市,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京广线穿境而过,在交通上更加方便发展,食品行业名声大振,对漯河的发展也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有人说河南菜没有什么名气,但为什么有些河南的调料却很牛呢?
感谢邀请,我是地道的河南人,但在生活中并不刻意留意美食,因此对河南菜没有什么概念,河南的调料做饭的时候倒是经常用,还是有些了解的,河南菜在建国初期是国宴,后来不断衰落,像川菜、粤菜都是现在非常著名的菜系。如今河南菜我印象中只有开封菜系比较出名,在饭店里也很少会有豫菜这个说法,豫菜以洛阳和开封的菜系为代表,像洛阳的牡丹燕菜、开封的汴京烤鸭都是经典代表,但在生活中却很少见到。
所以在河南省内尚且不普遍,更不要说在外的名气了,但河南的调料却是非常有名的,像我们熟知的驻马店王守义十三香、漯河南街村调味品、周口莲花味精等等。我认为调味料工厂数量的繁多离不开河南是粮食大省,在农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对于口感也越来越重视,因此更加方便取得原料的调味厂也应运而生,总之,豫菜至今已经没有过去的辉煌,更多的被特色名吃、面食所取代,而河南调味料依然红红火火,在改变着人们的味蕾。
3、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都全国畅销,河南烩面的发展为何不如它们?
一哥“美食与心之旅”之——郑州烩面是郑州人的烩面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一个叫乔瀛的学者型企业家创建了“红高粱”烩面品牌,要打造中国的“肯德基”、“麦当劳”式快餐品牌,曾经风靡一时,然而却很快销声匿迹了,从此各家烩面都老老实实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合记、萧记、贴老太、老顺城等烩面大佬虽说有连锁店,但也绝少出省进京、露面于各大都市,
在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武汉热干面乃至沙县蒸饺遍布的街道,郑州烩面显得是如此小家子气,真如那足不出户的小家碧玉了。其实,商业化的浪潮中,郑州烩面是坚守还是进行商品化快捷式进入市场,早已是美食者与发展者各执一词的争斗了,一哥是个市场的弱者,只想从美食的角度谈一点固执的偏见——郑州烩面是郑州人的烩面,一碗正宗的烩面讲究的是面的地道、汤的清纯、肉的香烂、烩的功夫。
面,当然首选本地产的小麦面粉,豫北盛产的高筋面最好,和面时加点盐、蛋清也已不是什么秘密了,醒面时间冬长夏短自己掌握,剂子搓揉到位擀匀压中缝,抹油装盘密封,抻时均匀用力,抖动量技而行,手捏部分要捏匀了,顺缝破开,入锅烩制不停搅翻,熟不失筋道最好,如今,亩产一千三四的小麦众多,品种的改良、化肥的泛滥使得麦子失去了本真,筋道不足,超市买来的烩面坯定是加了东西的,筋得没了面味,面食而无面味已成了美食者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