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就业和人才中心待遇
1、我市2021年度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生育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核定(含补缴历年社会保险费)工作中使用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73978元/年(6165 元/月)。
2、重庆地区2020年的社平工资为7155元,该数据将在2021年全年进行使用,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保基数的上线和下线,社保上线为社平工资的300%,即21465元;社保下线为社平工资的60%,即4293元。
2. 重庆市本土人才的待遇
硕士毕业人才补贴一般是每个月一千元,
3. 重庆市就业和人才中心
信息工程学院经过30多年的发展,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安全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软件技术、云计算等8个专业,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国家、重庆市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是重庆市骨干专业,信息安全与管理、智能控制技术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余人。随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一步推动,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信息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期。
一、师资队伍和专业建设
信息工程学院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9个二级学院之一,现有教师5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博士6人,研究生导师1名,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获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专兼职教师均具备1年以上相关行业工程实践经历。现有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建成国家重点专业2个;重庆市在线课程2门,校级在线课成10门;在建重庆市骨干专业2个;建成校企产学合作中心1个,对外技术服务中心1个;建成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个,重庆市众创空间1个,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1个,中科院“数据服务与软件开发实验班”4个。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重庆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我院各专业有138名学生参加了63项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省部级技能比赛获奖19项。
二、人才培养目标
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技术能力强、项目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三强”高素质计算机类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三融合”为教学基础,汇集三方优质项目资源,搭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真实工程项目为纽带的“教育教学、工程应用、创新创业”三大平台,以岗位能力为核心,遵循计算机类人才培养规律,注重文化传承和个性化发展,设计并实施了基础技术、工程应用、创新创业“三阶段”课程体系,圆满实现了对学生进阶式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我院同学在技能大赛的各个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国家级比赛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省部级一等奖18个,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近百人。我院有14名同学因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二等奖免试进入本科院校继续深造。
三、人才培养模式
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依托,开展“企业主导、学校主体、师生参与、校内实施”的高校人才培养新机制及科研新模式。2015年,学院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实施多元主体办学,成为重庆市混合所有制办学示范性项目。引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联合办学,成立了“数据服务与软件开发实验班”,提出“三方共赢、项目协作、协同育人”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软件工程与领域应用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优化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把实践及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能够适应软件技术行业需求。
以智云众创空间为平台,成功孵化了5个工作室,分别为AC广告工作室、佳博软件工作室、IROBOTCON工作室、蛙圃美客工作室、创杰科技有限公司,年盈利200余万。智云众创空间被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重庆市众创空间,被重庆市教委授予重庆市高校众创空间,且已获得政府资助110万。
以导师制为抓手,对学生实施分层培养,大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择业方向选择学业导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个性化培养,促进了学生早成才、快成才、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