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七十九岁归富春时为无用禅师作,三年而成。描绘的是富春江两岸秋初的景色。开卷描绘坡岸水色、远山隐约,接着是连绵起伏、群峰争奇的山峦,再下是茫茫江水、水天一色,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丛林茂密,点缀村舍、茅亭,水上则有渔人垂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全卷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染了一层极淡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波影,只有点苔、点叶时用了浓墨。
3、《溪山行旅图》宋代:范宽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4、《溪山图》元代:黄公望
《溪山图》真迹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5、《踏歌图》宋代:马远
《踏歌图》绢本淡设色纵191.8厘米横11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马远与同时的夏圭,号称“马夏”。此画主体内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农民作欢笑踏歌状,用笔自然舒展,与画面气氛搭配一致。远处,高峰对立,宫殿隐现。从对自然物的处理方法看,是典型的马派“一角山”的特点。
6、晋代 顾恺之《庐山图》
庐山图是东晋顾恺之画作。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该作品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幅山水画 ,对后世山水画的创作影响极大。
7、隋代 展子虔《游春图》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绢本、青绿设色,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
8、五代 董源《潇湘图》
《潇湘图》是五代南唐董源创作的设色绢本山水画,该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潇湘图》被画史视为"南派"山水的开山之作 ,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代表性作品之一。
9、五代 荆浩《匡庐图》
五代荆浩匡庐图是中国古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者荆浩。“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传说殷周时期匡裕结庐隐居于此。
10、唐代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江帆楼阁图》轴,画游人在江边活动,以细笔勾勒山石轮廓,赋重青绿色,富于装饰性。此画虽今被认定为宋人手笔,但可以反映他的画风。
11、《关山行旅图》 。本幅署款“静庵”,无年款,从趋于成熟的集大成面貌判断,当作于戴进晚年的天顺年间。
9. 山水画图片大全高清图片欣赏
中国古代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第一、奇 中国古代画论中既强调多样性又强调统一性
多样性即反对平铺直叙,反对景物雷同。五代李成《山水诀》:"千岩万壑要低昂聚散而不同;迭(山献)层峦但起伏峥嵘而各异"。同时也指出,景物不能雷同而要变化,要有强烈的比照。"既追险绝,复归平正。"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通常不画缺少对比的平原景色,总是喜欢表示地形地貌对照强烈、山高水深的名川大山。 关山行旅图 关仝,五代宋初长安人。早年师荆浩,后又师唐代名家王维、毕宏等,有出蓝之誉。喜作宏伟山势,求意境。
第二、远 具体说就是散点透视。 中国宋代的山水画家王微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 也是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则提出山水画的“三远”表现法。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采用西方那种平视静观构图“所见不周”的表示方法,而是采取了视点活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体现法与古代的走马灯或今天电影表现手法中的"摇"相似。所以中国画的画幅,若不是纵长的条幅(scroll)立轴就是横长的横卷。或者说一幅中国山水画中,不论是以高远、深远、平远中的哪一“远”为主,但都结合以其他的二“远”,总之是追求一个“远”字,打破了光阴和时间的限制。
10. 山水画图片大全高清图片
九九艳阳天 湖光山色。
卡纸水墨。
林泉鸣虎。
烟云叠嶂。
云岭探幽。
小桥流水人家。
流云飞瀑。
云龙出谷。
山高水窄。
雨后百泉响。
来去白云间。
夜幕临江藾无声。
江湾余晖。
江边白桦。
山上层层桃李花。
云腾蜂起。
碧水长流��
11. 山水风景画高清图片
1、《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译文:
这里的山色好似春天的云彩那样浓厚,又好似薄烟轻淡,参差不齐的树影映在江面上。
夕阳斜下,不禁推开船篷坐下,富春江山水一片翠色似乎涌上了船头。
2、《题稚川山水》
唐代: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译文: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3、《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唐代: 李白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
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