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华夏、中华之华,就来源于华山之华,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
1、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以很多人的祖先来自河南吗?
提问表述不准确。若问中华文明的发源地,非陕西山东莫属,三代之前,中华文明满天星斗。而在黄河流域有两颗最亮的星,一个是黄土高原上的仰韶文化,一个是以山东为中心的大汶口龙山文化,仰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仰韶文化以华山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北方地区和长江以北部分地区,华夏、中华之华,就来源于华山之华。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中华民族的圣山,
历史上的炎黄夏周都发源于这一地区、这一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发现于泰山周围,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分布范围北达东北,经渤海湾山东到达江浙一带,历史上称为东夷,蚩尤太昊少昊殷商发源于这一地区、这一文化。历史发展到夏商周三代,用苏秉琦教授的话说:“出现了四夷与华夏的区分,如果说夏商两代还是“诸夷猾夏”,“诸夷率服”那种夷夏较量而互有消长的话,周王朝时期,则是“以夏变夷”为主流”。
这就说周人取得了最后胜利,用华夏改变诸夷(同化融合),华夏周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周文化被称为“文化中国”,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中国历史上王朝不断更替,但“文化中国”几千年一脉相承,影响至今。所以有人形象地说:夏开门,商走错路,周才走上了中华文明大道,再引一段苏秉琦教授的一段话:需要指出的是,夏商周秦并不是一脉相承的王朝更替,而是不同族源的方国之间的替代,夏商周秦各有起源与开国史。
2、请问伏羲家乡在哪里?
伏羲故里甘肃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是中华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成纪、上邽、秦州等称谓,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
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对中华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伏羲因其在中华文明史的巨大贡献,千百年来被尊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江泽民同志为天水题词:羲皇故里伏羲庙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在甘肃省天水市城区西关伏羲路,伏羲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共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华夏第一庙:天水伏羲庙2001年0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前后历经九次重修,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第九次重修后,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6600多平方米。重要佐证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大地湾原始氏族遗址,在渭河上游天水市所属的秦安县五营乡,在这个依山傍水的山湾里,已经探明的历史文化遗存总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公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