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学区房也同理,好的学区教育资源是一方面,但更多是有历史沉淀的。南京最近不是说学区房那里的上学政策要变化了吗,南京民办小学热,是因为初中阶段民办学校在南京十强中占据一半以上,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几年了,但对学区房不是太了解,也没有太在意,现在看看,多亏没有买,现在南京的学区房不掉价就算好的了,还涨价。
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几年了,但对学区房不是太了解,也没有太在意。对孩子嘛,随遇而安,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就行了,没有必要为了孩子搭上自己的一生啊,我原来同一个单位的老乡,几年前有一次一起聊天,他说“为了两个孩子上学,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买个最好的学区房,一方面自己孩子用,另一方面孩子用完后还可以再卖出个更高价(预测最好的学区房会一直涨价的)”云云我当时就劝他“没有必要为了孩子搭上自己的一生啊,儿女自有儿女福,不能保证几十年后破破烂烂的学区房还会一直涨价的,而且社会变化这么快,谁敢说会一直涨价??”他最后综合考虑考虑,就也没有买。
现在看看,多亏没有买,现在南京的学区房不掉价就算好的了,还涨价???至于说200万,想在当前的南京比较好的学区附近买房子,那是不可能的!一般地方房价都3万以上、好点地方的房价都4万以上了,所以这个总价是不可能的,(补充一下:南京最近不是说学区房那里的上学政策要变化了吗?所谓的学区房上名校已经不是唯一的必须条件了吗??貌似叫做“多校划片”政策!)。
2、南京学区房未来何去何从?
您好,我是文爸,一个关注于家庭教育的普通家长,说到学区房我们首先要了解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目前的各项措施,国家教育部推动的双减工作,以及2022年工作要点中提及了很多措施,其目的是通过促进教育公平,逐步弱化学区房,下面我结合《要点》内容对学区房的走势进行分析。第一步是控住择校关,采取免试就近入学的办法,让大家只能通过学区划片入学,减少关系、分数(小升初考试)择校的可能,让孩子入学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学区,其中的阵痛就是学区房的价值会进一步增加;第二步是弱化学区,采用集团化办学、多校划片、公民同招和摇号派位等办法,让草小、草中与名校联合,让民办不再掐尖、内卷,并在集团内推动教师和管理团队轮岗交流,让各个校区尽量平衡,进一步弱化学区房,其中的阵痛就是草小、草中的提高需要较长周期,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升学压力更大;第三步是缩小校校差距,通过压课外、强校内,减少教育内卷和资金辅助,让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再通过提高管理团队和教师的能力水平、统一规范教材、逐步缩小校与校之间的差距,其中的阵痛是没有了课外加持,很多孩子成绩会下降,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然这些措施都会同时推动,之所以分步讲,也是因为措施落地以及产生影响的周期会不同)所以学区房不会持续下去,只能越来越弱化,但是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期,现阶段还只是几个城市试点,后续会有更多政策以及调整,就算制度都落实了,所有的因素影响都会通过5-10年的时间影响到各个学校。近些年,名校还是名校,学区房还是学区房,只不过溢价空间会逐步缩小,因此家长为了子女得到更好的教育,如果5年内需要还是要买学区房,其中的风险就是房价的下行(最近的风险就是多校划片和摇号,不过近几年全面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学区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而可能变成花钱买学位,
3、南京学区房是不是凉透了?
阶段性会凉一下,彻底凉就不要想了。原因很简单,只要有就近上学的政策,就会存在学区房,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都是这样,学区房的问题很难通过简单平均教育资源去解决,以发达国家中高度追求社会公平的新西兰为例,新西兰公校一般按1-10分排名,是按所在区的人口富裕程度评分,地区收入最低的1分校国家投入教育补贴是最多的,10分校国家教育资源投入反尔会很少,从而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