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从当阳迁驻宜昌城,建国后主政湖北,后任国务院副总理财政部长等,徐海东,湖北大悟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大将,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
1、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
湖北宜昌为什么叫宜昌?历史上如何得名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宜昌古称夷陵,距今已2000多年历史。据载,楚倾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之名始于此。索隐解释说:“夷陵,陵名,后为县,属南郡,”“峡州夷陵县是也。在荆州西,”夷陵是战国时代的楚邑,故有“全楚西塞第一关”之称。
关于夷陵名字的由来,“夷陵城西北十五里有夷山,即西陵山而得名,”另有旧志说:“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因山川形势而得名。据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
三国时,吴皇武元年(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南北朝时,宋、齐皆称宜都郡、领夷陵、宜都、很出(今长阳)、宜昌四县。梁名,西魏改名拓州,后周改为陕州,领夷陵、宜都、长阳、远安四县,到了隋代,改陕州为夷陵郡,仍领原四县。唐代初期仍为夷陵郡,到唐乾元二年(公元761年)复将夷陵郡改为陕州,亦仍原四县,
五代时,始属前蜀,后属南平国,复更名为陕州。宋朝初年仍为陕州,到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改陕为峡,故名峡州,仍辖领原四县,置峡州路,明初始改名峡州府,领夷陵、秭归、巴东、宜都、长阳、远安六县,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夷陵州,仅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清初仍为夷陵州,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因其忌讳“夷”字,故将夷陵的“夷”字改为“彝”,
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改彝陵州为宜昌府,“宜昌”一名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一日,中共宜昌市委、市政府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宜昌城解放,市委、市政府从当阳迁驻宜昌城。现全市人口4百余万,民族31个,行政区划为5区、3市、5县,即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夷陵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
2、湖北哪些地方最贫困?
据我个人所了解的,湖北省目前大概有25个贫困地区!湖北省的发展的确不是很均衡,中间的江汉平原经济基础较好,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而省界四周的山区,大部分交通逼塞,经济发展乏力,人民生活水平底下,下面具体来说说湖北省的具体情况吧!全文均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哈!(。ò∀ó。)十堰市(6):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孝感市(2):大悟县、孝昌县黄冈市(5):麻城市、红安县、蕲春县、英山县、罗田县黄石市(1):阳新县宜昌市(2):秭归县、长阳县恩施州(8):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恩施市、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鹤峰县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神农架林区。
3、在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名人?
湖北人杰地灵,自古就人才辈出,光是近现代以来名人就有很多,列举几个有代表性的:1.黎元洪,湖北黄陂人,人称黎黄陂,民国初年重要军政人物,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任湖北新军协统的黎元洪被起义军逼迫成为鄂军都督,后来成为民国副总统,1916年6月大总统袁世凯病逝后继任大总统,一生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1928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