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高考方案下,江苏的高考难度会变简单吗。如今,数以万计的江苏考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终于出炉,二是高考模式难度大江苏高考素来有大小高考之称,通俗点大高考就是总分480分的考试,小高考最后的成绩是以ABCD等级来确定的,而高考录取是统筹大小高考成绩来录取的。
1、江苏高考前200名能进清华吗?
题主这个前200名,范围未免太大了些。不过,既然题主问了,我们就来说一说:一个江苏考生,需要多优秀才能进清华,以下所说,仅限于普通考生,不包括自主招生、专项计划等特殊情况。2017年至2019年,清华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理科分别为413分、413分、421分,文科分别为419分、414分、411分,2017年,这两个成绩省内排名分别是理科76名,文科21名。
2018年,江苏省未公布高分段位次,可以参考两个数据,理科411分及以上106人,文科401分及以上77人。2019年,这两个成绩省内排名分班是理科83名,文科20名,选测科目,毫无疑问的是要求A A。通过近三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大概:清华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名次,理科在80名左右,文科在20名左右,题主所说的前200名,具体是多少名呢?看完数据分析之后,能不能进清华,题主应该有答案了吧。
2、江苏高考状元无缘报考清北,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
江苏2020年文科高考状元白湘菱,高考裸分430分,因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 ,目前基本上已经无缘清北,而另一位裸分429分的王雅迪,却因历史政治双A ,被清北预定。当无数网友在同情白湘菱同学时,却都在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全才,还是专才?我是这样看的,在清北的历史上,破格录取的专才,基本上都成为行业内颇有建树之人,并且这些人大都留在了国内,非常值得人思考。
清北作为两名百年名校,历史上都有过录取专才的例子,下面我列举几个:1、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吴晗从小就喜欢文史,便报考了北大,可是吴晗数学却考了零分,于是吴晗与北大失之交臂,然而戏剧的一幕出现了,一转身竟清华大学录取,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家,2、文学巨匠钱钟书,十分热爱文史,结果数学仅考了15分,仍然与北大无缘,可后来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他。
3、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数学考了零分,而语文满分100分,却考了98分,因成绩突出,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4、作家蒋方舟,当年清华大学降60分破格录取了她。5、第六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等奖获得者,杭州俞舒扬高考成绩650分,排名全省4700 ,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再回头看今天要谈的主角白湘菱同学,尽管她是江苏省文科状元,但是如果从破格录取的条件来看,明显缺少特别专长的学科。
在同等条件下,没有专长自然就会因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 所拖累,图片说明:青年吴晗专才如今是越来越难得,极少有家长冒着风险去培养孩子专长学科,这也恰导致清北破格录取也日渐稀少。在应试教育这条路上,如今是专才越来越稀少,纵观其原因,对于家长来说不愿意冒风险去培养孩子专长学科,对学校来说从小升初,到初升高,也都要求讲究综合素质考核,而具有专长学科的孩子,往往被定义为“偏科”生,以高分为王的时代,偏科必然在闯关过程中被淘汰,
所以说,现在清北破格录取现象也日渐少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反思的现象。原本有不少专才,却因为培养机制不健全,最终埋没了有天赋专长的孩子,你说这是遗憾还是悲哀呢?一味追求全才教育时,实际上仍然是一场智力比拼游戏,而培养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人才培养模式明显为短板,这才导致近代出不了大师的关键所在,2005年7月,病榻上的钱学森先生,曾向温家宝总理感叹:“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