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户没有劳动力和生活来源,有病该怎么办。五保户如果有了病需住院治疗,往敬老院赡养的由敬老院负责安排其住院,首先,要说的是五保户的范围问题,所谓的的五保户,现在改称为特困人员,五保户有两种五保方式,一部分人进敬老院赡养,一部分居家赡养,其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由公家负担。
1、农村五保户有病住院了,没有钱该怎么办?
农村五保户住院治疗,是全免费的,是不需要自己负担医疗费用的,就连护理费也不需要自己承担。五保户有两种五保方式,一部分人进敬老院赡养,一部分居家赡养,其生活费用和医疗费用由公家负担,五保户如果有了病需住院治疗,往敬老院赡养的由敬老院负责安排其住院。居家赡养的,村委会通过民政部门与当地定点医院联系,负责将需住院的五保人员送到医院,并办理好住院手续,还需请好护理人员,
2、五保户没有劳动力和生活来源,有病该怎么办?
五保户没有劳动力和生活来源,有病该怎么办?你知道什么叫五保户呢?具体有哪五保呢?所谓五保户,就是符合五保条件的农村人口,指广大农村中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而这些农村人口,国家实行“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的五保政策,
也就是说,对于农村的这部分弱势群体,国家对基本生活和就医进行保障。符合这些条件的农村人口,都可以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过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国家对这部分人口,提供粮油和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及时为他们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去世后为他们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如果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还要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以,农村的五保户,生活上的困扰,主要是无子无女的孤独感,而在物质生活中,比一些普通的农民并不差,因为国家《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国家对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供养制度,如果五保老人愿意,可以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如果五保老人不愿意入敬老院,可以实行分散供养,由乡镇政府或农村村委会、受委托的抚养人和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五保供养协议,
总之,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农村孤苦无依的老年人实行人道主义的五保供养政策,他们的基本生活,可以说达到衣食无忧,万一患有疾病,也可以得到免费的治疗,他们不需要交纳新农合的费用,但入院可以得到免费治疗。何况,敬老孝老在我国蔚然成风,社会上很多爱心人士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让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爱心人士,常去敬老院看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就不用为他们担忧了。
3、五保户得癌症后怎么办?只能长住在医院吗?
因在民政部门工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的是五保户的范围问题。所谓的的五保户,现在改称为特困人员,1、特困人员具体包括了三类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符合特定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即:智力、精神残疾一、二级、肢体残疾一级这三种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没有具体年龄的限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孤儿。
2、特困人员必须同时符合“三无人员”条件,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用通俗的话说:特困人员以老年人居多,但也有中年重度残疾人;也并不都是无儿无女,有时候是法定赡养人没有赡养能力;有时又是未成年人,无父亲母亲,或者父母亲甚至爷爷奶奶无抚养能力。把特困人员一律当做无儿无女的老年人,其实是概念性错误,
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无履行义务能力理解上的错误。其次,特困人员得癌症后怎么办?毫无疑问,按目前的政策,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参保金,100%由当地政府代缴,本人根本一分钱不掏,只要是参加了需要医疗保险的我国公民,不论身患何种疾病,其治疗费用都可以在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范围内,按政策规定予以第一次报销、第二次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