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蜀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之嫌,这个故事里的成都并不指成都,而且按这种说法,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称“成都”了,更重要的是,秦以前的古蜀国是有自己的文化语言体系的,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古人称“蜀左言”,与当时的中原“莫同书轨”,成都又怎会用中原人的语言来命名自己的都城呢。
1、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查阅了一些资料。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早在10000年以前成都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可以考察的历史也有4500年左右,著名的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都可以证明他悠久的历史,距今3000年前,成都很可能就已经是古蜀国的都邑了,而且这个独一的名字,就是“成都”。目前可见到的最早的成都地名是出现在战国晚期的出土文物上,四川荥经出土的铜矛,青川出土的铜戈都有茶“成都“的字样,
而最早的文献记载”成都“则是在西汉的《史记》和《蜀王本纪》中。自从得名“成都”,这座城市就再没更名过,这是我国所有大城市中的唯一记录,当然成都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别称的出现,如“龟城”、“锦城”、“蓉城”,那“成都”之名是怎么来的呢?目前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是宋代《太平寰宇记》中:“成都县,汉旧县也。蜀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这种解释虽然是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解释。但其正确与否还存在很大争议,因为存在套用古代帝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故事之嫌,这个故事里的成都并不指成都,而且按这种说法,很多大城市都可以称“成都”了,更重要的是,秦以前的古蜀国是有自己的文化语言体系的,他们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古人称“蜀左言”,与当时的中原“莫同书轨”,成都又怎会用中原人的语言来命名自己的都城呢,
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成都”出自古蜀人的语言,古蜀人是氐羌的后代,古氐羌语言中,地方、地区都被称为“都”,古籍中古蜀地名也有很多以“都”作为地名的,如邛都、新都、武都、徙都等,“成都”之都很有可能就是古蜀语言中“地方”的意思,而“成”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所以成都之“成”很可能就是“蜀”,“成都”指的应该就是“蜀族人居住的地方”。
2、张飞在四川阆中遇刺身亡,葬在哪里了?
张飞是蜀汉皇帝刘备手下心腹大将,也是他的结义兄弟,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在四川一带站稳脚跟后,张飞长期镇守阆中,官拜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巴西太守,封西乡侯。关羽遇害后,刘备起兵伐吴,命令张飞从阆中起兵,在今重庆会和出川,结果张飞醉后鞭挞军士,被部下杀害。桃园三结义张飞遇害后葬于阆中州城之东,张飞墓坐北向南,椭圆形,东西宽25米,南北长42米,封土堆高8米,冢上林木葱笼,竹木成荫,
著名文学家曾巩在《桓侯庙记》中这样写道:”阆州于蜀为巴西郡,蜀车骑将军领司隶尉西乡张侯名飞字益德,常守是州,州之东有张侯之冢。至今千有余年而庙祀不廢,每岁大旱禱雨辄应,“当地人为纪念张飞,特地在此修庙,因张飞死后追谥桓侯,故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还有一个说法很有意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介绍过,民国时期有个日本医生叫矢原谦吉,长期在中国行医,结识了很多中国政要即名人。
这位矢原谦吉后来写过一本名为《谦庐随笔》的集子,记录了一些名人趣事,其中有一篇《桓侯庙奇遇》的文章,讲述了张飞的一段故事,长江三峡云阳有个张飞庙,矢原谦吉和朋友游三峡时顺便游玩。云阳有两座张飞庙,山下的叫张侯庙,山顶的叫桓侯庙,民间传说范疆和张达杀死张飞后,携带张飞头颅顺流而下投奔孙权。孙权为了避祸,将其扔到云阳一带,
3、成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介绍几位从成都走出来的几位著名人物,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李锦斌,四川成都人,1958年2月生,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吉林省辽源市委书记、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徽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