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各省地图巧记
多看地图,把重要的经线和纬线记住(注意不是全都要记哦)然后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经纬网,按照经纬网把各地区的位置一一对应,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地图之后,你对经纬度有熟悉了,这样就慢慢地把经纬度记住了。
记住多看地图是最重要的。
2. 中国各省地图速记
中国地图各省喂,行用各种颜色显圈起来一个省一个颜色颜色,一个深一个颜色
3. 中国各省份地图巧记
给到一种气候,首先你要知道它的分布范围,这就要结合地图,所以随时要地图在手。
知道该气候的地理位置了,就要分析它的成因,为什么这类气候会出现在这里。
就比如亚热带季风气候,你就想原来是副热带高压和季风原因,那没有季风和副高的地方肯定就不会存在这类气候了。
然后就想既然是受季风和副高影响,那有什么特点了,季风肯定有季节性,而且季风来的时候一定降水多,所以它的特点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这只是简单的一个列子,其他的自己去体会了,看人家写可能很快就忘了,但自己总结的绝对忘不了。
加油吧,少年!
4. 中国省级地图巧记
答:巧记八年级地理铁路干线方法如下:
1.由点及面,先记住全国铁路大的交通枢纽的城市,然后在分别记东西向的和南北向的大的铁路干线,自然就能记住了,多看地图册,没事多在草稿纸上划一下铁路干线,最终你会记得很牢固的。
2.多临摹几遍铁路线图,便临摹边记,很快就会记住的
5. 巧记地图中国各省形状
1. 北京 ——北京——京
2. 上海 ——上海——沪
3. 天津——天津——津
4.重庆 ——重庆——渝
5. 广东——广州——粤
6. 广西 ——南宁——桂
7.海南——海口——琼
8.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
9. 黑龙江 ——哈尔滨——黑
10. 吉林 ——长春——吉
11. 辽宁——沈阳——辽
12.河北——石家庄——冀
13. 河南 ——郑州——豫
14. 湖北 ——武汉——鄂
15. 湖南——长沙——湘
16. 山东——济南——鲁
17. 山西 ——太原——晋
18. 江西 ——南昌——赣
19. 江苏——南京——苏
20.浙江——杭州——浙
21. 安徽 ——合肥——皖
22. 福建 ——福州——闵
23. 四川——成都——川
24.云南 ——昆明——云
25. 贵州 ——贵阳——贵
26. 陕西 ——西安——陕
27. 甘肃——兰州——甘
28.宁夏 ——银川——宁
29. 新疆 ——乌鲁木齐——新
30. 青海 ——西宁——青
31. 西藏——拉萨——藏
32.香港 ——香港——港
33. 澳门——澳门——澳
34. 台湾——台北——台
6. 中国省份地图巧记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晋冀鲁 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 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 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行政归属明确,地理位置清晰。如果配合地图讲解,再用《北京欢迎你》的调子把它唱出来,很快就能学会。个人认为比课本上的版本好记,且实用。
从表面上看取其中一个字如北京:首都也叫京城所以——京天津——“津”,新疆——疆,黑龙江——黑,辽宁——辽,吉林——吉,四川——川,台湾——台,青海——青,甘肃——甘,内蒙古——内,宁夏——宁,澳门——澳,香港——港。贵州——贵。云南——云,江苏——苏西藏——藏,陕西——陕。
7. 中国地图各省记忆技巧
一、中国省份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二、中国地形区特点记忆口诀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
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
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
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
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
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
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
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
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
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三、中国省份地图鸡记忆口诀:
鸡头就是东北三省。最北是黑龙江、中间是吉林,接下来是辽宁。
鸡背只有一个省,那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各省、直辖市中名列第三。
鸡尾巴更简单,就是一个新疆。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份,占祖国版图的六分之一。
鸡脚也很简单,分开来就是台湾和海南。台湾是我国的不可分割的领土,而海南是一个上世纪末才开始从广东分离出去成为独立的省份的,它是中国的第二大岛。海南岛一年四季都是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的岛。
鸡腹上的省份很多。里面有沿海的福建、浙江,向上是江苏和山东。浙江向左有江西、安徽、湖北和湖南。再过来就是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与陕西隔着黄河相望的是山西。山西下面是河南。河南上面是河北。
在鸡屁股的有西藏和青海。而鸡肚子这里就是两广和云南了。
8. 中国各省地形图巧记
中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