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哈罗单车所在的100多个城市里面,基本上都已经有摩拜和ofo的身影,部分城市甚至是哈罗单车在摩拜、ofo之后进入。在不少数据机构发布的共享单车排名上,哈罗单车都位居第三,在近两年的二三线城市运营中,哈罗单车也一直在验证这条规律,在政策之间的小心游弋,让哈罗单车很早就确定了单车治理的原则。
1、哈罗单车宣布,公司更名为“哈啰出行”,你怎么看?在当前市场下应该如何发展?
哈罗最近在宣传它现在是共享单车No1,我却不认同。哈罗单车一直在违规操作,在成都市它没有被批准在城区投放,只能在绕城高速之外投放,但它趁管理部门不注意,就偷偷放进来,一检查就赶紧移走,检查过后又偷偷放进来,如果它严格遵守规定不在城区投放,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订单量。另外,它在月卡的销售中使用某些商家惯用的欺骗伎俩,
典型案例,月卡原价是9.9元,有时它会出现提示让你刮折扣卡,最低一折,我刮出了3.5折,我以为会是3.5元,可进入购卡界面后显示的是7元?原来这时它将原价变成了20元,打3.5折就是7元!最近,哈罗单车又推出了余额宝翻倍卡,每月10元,有效骑行后即可获得余额宝绿色骑行收益翻倍卡一张,那么你的余额宝收益将翻倍。
看似很吸引人,但仔细研究规则就会发现,实际没那么好,用户最多可获得10张,也就是只能10次翻倍,而且单日翻倍奖励不超过1元。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收益是1毛,就会变成2毛,如果是2元,则只能多收益1元,这是真正翻倍吗?充其量你一个月最多得到10元,无非是抵了月卡的钱罢了。如果哈罗总是用这种类似欺骗的营销方法来吸引客户,早晚会自行毁灭,
2、哈罗单车靠什么盈利?
今年9月7日,全国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禁投令以北京这座互联网重阵宣布响应告一段落。哈罗单车(Hellobike)创始人杨磊有些“后悔”,哈罗单车早期制定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让他们避开了资本绞杀的正面战场,但是想实现后半段的目标已经十分困难,一二线城市的大门似乎即将紧闭,不过他依然抱有重返前沿阵地的信心。
这倒不是因为朱啸虎“唯有两家(摩拜和ofo)合并才有可能盈利”的温情暗示下,哈罗单车以行业第三名替位第二名卷入一线城市的竞夺,而是这家公司正在寻找另一条突围路径,“谁在这个事情上做得更好,能通过技术和管理把乱停乱放等这些问题解决好,我觉得政府最终还是会放一些口子出来。”杨磊说,在近两年的二三线城市运营中,哈罗单车也一直在验证这条规律。
截至2017年9月,已经进驻全国超过100个二三线城市,日订单破700万,注册用户达到3000多万,在不少数据机构发布的共享单车排名上,哈罗单车都位居第三。他们拿到了一些城市的独家运营权,也在6月底获得威马汽车数亿元B 轮投资,双方宣布联手建立“共享单车 共享电单车 共享汽车”出行模式,为一座城市提供立体出行服务,
在厮杀激烈的一线城市大后方,哈罗单车凭借手中的政府资源,正在寻求另一套生存法则。到二三线城市去还不满29岁的杨磊在出行领域并不是一名创业新秀,2013年,他创建爱代驾,用了一年时间成为行业第二名,2015年7月,杨磊发现代驾业务进入稳定期,便辞去爱代驾CEO职务,两个月后,杨磊又进军智慧停车领域,成立智慧停车项目“车钥匙”。
该项目的主要商业模式是,通过APP一键呼叫专人泊车、还车,同时对停车场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等到2016年9月,杨磊决定将团队从车钥匙抽离,转入共享单车行业、成立哈罗单车项目时,摩拜和ofo已经相继拿到了C轮融资,竞争已然白热化。用哈罗单车投资人、磐谷创投李志超的话来说,“双方恨不得把车铺到投资人家门口,
”这样竞争态势也让杨磊和李志超预见到不久之后一线城市就会饱和。幸运的是,哈罗单车从车钥匙项目中传承的硬件技术、产品思维让他们没有在一开始就被遗忘在聚光灯之外,摩拜的投资方愉悦资本和贝塔斯曼在单车行业寻求另一条赛道时,都选择了杨磊团队的哈罗单车,“当时我们的优势是在车钥匙的项目中,做了大量的智能硬件,能把硬件想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