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最早发现于安阳殷墟,而且,出土的甲骨也最多。从目前出土的甲骨和甲骨文来以安阳殷墟最多,其中尤以甲骨文最为代表,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象形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15万片甲骨文,堪称商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甲骨文,(周原出土甲骨文)学者们认为,商代甲骨文今后仍有可能继续在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出土;并且,也很可能在郑州、安阳以外的商代某诸侯方国之中心地带出土。
1、西安兵马俑和安阳殷墟,哪个历史价值大?
虽然兵马俑名气更盛,但若论历史价值还是殷墟更胜一筹。1899年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商王朝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基础之上,成为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篇,1910年,甲骨学家罗振玉据此考证出其出土地小屯村曾是的晚商都城,1928-1937年间,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持的殷墟科学发掘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现了小屯宫殿宗庙区50余座夯土基址、小屯YH127甲骨坑及诸多甲骨坑层的发现还有小屯遗址区贵族墓及诸多祭祀坑,尤其是后冈“三叠层”文化的发现解决了仰韶、龙山、小屯三种文化的先后序列。
(1930年殷墟发掘现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继续殷墟遗址的发掘,一个更加丰富的“地下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新时期的殷墟发掘帮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座三千多年前的城市的城市布局,发现了小屯宫殿区内妇好墓、南地甲骨坑层、环绕小屯宫殿宗庙区大壕沟、成片家族墓、大型道路及近百座车马坑、洹北商城等重要遗址,殷墟都城作为夏、商、周三代都城的代表作,在布局上遗址核心区内有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区、民众聚居区和家族墓地及纵横的车马大道,西北郊侯家庄西北岗有规模宏大的王陵区,说明殷商时期的都城建制是有规划的,
殷墟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殷墟出土的文字是中国汉字的鼻祖,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等多种载体文字。其中尤以甲骨文最为代表,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象形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15万片甲骨文,堪称商代历史百科全书的甲骨文,(殷墟发掘出五乘车马坑和青铜短剑)殷墟都城中手工业作坊区的密集分布,其中尤以铸铜作坊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再加上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的出土,充分说明殷商时期的青铜铸造水平达到了极高水平,重达800多千克的“司母戊鼎”是世界青铜器铸造之冠,雄伟瑰丽,让人想到三千多年前祭祀的宏伟场面。
王陵区1005号大墓出土的“旋龙盂”,底中部下粗上细的柱子上,有头向一致的四条可旋转的圆雕龙,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玉人雕像,为研究殷人的衣、冠、发式和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物证;此外,殷墟历年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可供复原者达万件以上,这些陶器不仅是研究殷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研究的最好标志性指示器。
2、甲骨文为何只在安阳出现,其他地方到现在无一片发现?
(殷墟武丁大龟)请恕冒昧,题目这个说法是不对的,甲骨文,最早发现于安阳殷墟,而且,出土的甲骨也最多。但是,其他很多地区已相继出土了刻有“契文”的甲骨,网上有个别人质疑甲骨文是造假,这就属于缺乏最基本知识的虚妄之说了。1899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药店买来的“龙骨”上有类似文字的痕迹,于是,在初步鉴定后,先后从古董商人那里买来了1400多片甲骨,
羿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投井自尽。1902年,王先生的长子王翰甫将家中1000多片甲骨卖与刘鹗,刘先生将其与自己收藏的合计5000余篇甲骨,在罗振玉先生“窜拽”下,编成了《铁云藏龟》一书,为殷墟甲骨的首部著录书籍。第二年,孙诒让先生据此书,著成《契文举例》,1904年付梓,是为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1906年,任学部参事官的罗振玉亦开始收集甲骨。1910年,著成《殷商贞卜文字考》,书中指出,安阳小屯甲骨实为殷商遗物,1914年,王国维在研究甲骨文后,在《古史新证》中,明确认定小屯即殷墟所在,1915年,罗振玉自日本返国后到实地考察,以一人之力收集甲骨30000余片,其在研究基础上,先后撰成《殷墟书契》《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铁云甲龟之余》《殷虚古器物图录》等著作,开创了甲骨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