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胡扯了,东营有石油才富有,石油产量低了,东营也就穷了.民企倒闭,如广饶轮胎,胜通,利群等,东营是资源性城市,有了胜利油田才有东营市,石油枯竭,东营也就衰落了,前几年许多外地人在东营经商,自从油田不行,十年都不招工,许多油田子弟在外上学闯荡都不回东营了,许多外地人都逃离东营,号称二百万人口,剩下了一百多万,东营没有什么很有名制造业,不像青岛有海尔,海信,奥柯码,东营除了石油,再没什么了,许多外地经商人都撒离了,就连石油大学都上青岛了,唉.东营什么时候和青岛一样让人敬仰羡慕。
1、山东东营这几年有啥变化?
东营人口近220万,属于四线城市,下辖三区两县,还有两个省级东营港、国家级东营市经济开发区,这里也是国家大型企业胜利油田所在地,盛产石油、天然气等等,2021年GDP全省第10名,石油化工是支柱型产业,其中民营企业居多,成品油价格明显低于其它城市,还有橡胶、塑料及金属冶炼等高科技含量企业,发展波具有特色,人口陆续持增长模式,近10年增长了16万人,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万余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省前三名,交通便利,有东营飞机场、荣乌高速、东吕高速和长深高速等,预计5年内通高铁,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山东化工学院座落东营。
2、东营有胜利油田,为什么被评为四线城市?
作为一名东营人,作为一名在东营从事投资促进工作的人,我有话要说,首先我也看到了最新的城市等级划分,说实话看到东营是四线城市,比较心痛。总结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以下是以我的眼界来估计的评判标准,如有不妥请指正):经济欠发达,企业不景气,破产及濒临破产的企业多;地理位置差,并没有位于交通枢纽位置;城市发展依托于油田,现阶段发展受阻且城市转型困难;没有高等院校,
但近些年东营市已着力加快主导产业发展,以去年的产业分析来说:东营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900万吨,是全国的近十分之一;子午线轮胎产能1.68亿条,占全国的五分之一,7家轮胎企业入围全球轮胎75强;石油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我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47%;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32家,13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7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1家企业进入山东省百强。
以上的成绩足够亮眼,综上所述,我认为东营市目前的优势有以下几点:政府更加重视双招双引,并将该工作持续推进;政府主抓主导产业发展,寻求适合当地的行业企业前来投资,企业成规模化、成产业链式发展;政策对于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大,涵盖范围广,包括土地、税收、固定资产、经营、高管人才、物流等补贴均处于北方城市前列;城市环境优美,道路平坦,机会多,潜力大;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配套完善,高铁将于2020年通车,
3、山东东营为何挺富的呢?
4、石油大学还会回东营吗?毕竟胜利油田主要生产区在东营市?
1.石大区搬迁青岛是为了长久发展,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是东营能比的,首先是生源,上学时太多同学就是冲着青岛这个城市报的志愿,其次是教师,学校的发展终究靠老师的水平,东营吸引不了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对生活环境比较看重,学校在东营的发展慢慢走向了闭塞。搬迁青岛吸引了不少高水平的教师,2.胜利油田和学校的关系的确挺密,但作用还没有到达影响学校搬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