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可以看出就连大家都认为2016年左右是很多人逃离郑州的时间段,郑州的人口也是维持增长的,但是为什么会有人感觉郑州人口在减少。郑州近两年人口情况因篇幅有限,仅仅提供2016年和2017年郑州常住人口数据供大家参考,综上,个人觉得郑州人口在不断增多是事实,毕竟河南省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也在百万左右,而郑州作为河南省的单核发展城市自然是最佳选择地之一。
1、郑州大学生比南京还多,为什么郑州留不住人才?
郑州从来不缺人,所以各种企业人力成本很低的,工资低,然后你就给这么点钱,人家有实力的人凭什么还要留在郑州,郑州收入相对较高的还是销售类岗位,科技人才工资很低的,一周六天,不交五险一金,钱给的还那么一点,留不住人的,之前城中村房租低,那么点工资还能活下去,现在城中村没了,租金贵的吓人,工资还不涨,还不如老家存的多。
2、河南有一亿人口,为什么只有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
河南的发展,即受益于历史的积淀,又受累于农耕文化的羁绊,河南的定位,不言自明,不管赋予多少桂冠,耕地的红线更多还是需要河南人的坚守。郭冬林的小品、河大一女生的微博发声,过年期间的两件事无一不牵动着每个河南人的心,我们不能总抱怨别人黑河南,诚然,我们并不是完美无缺,但也绝非一无是处。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河南确实在某方面要落后于其他省份,
其根本原因在于,河南的现状跟高等教育的缺位有很大关系。在大多数人选择性的忽视当中,“种地的是不需要高学历”的观念在某些人心中根深蒂固,郑州大学作为河南仅有的一所211大学,成为别人留给河南高校唯一的遮羞布,我们常怪罪于纪登奎,但他绝非河南教育的唯一罪人。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少饿死一些人还是让一部分人有学上,换做你我,这也是一个不难做出的决定,
即使多了一所中科大,河南又能怎么样,也改变不了河南高教整体落后的现实。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不能仅仅用在纪登奎身上,在1995年到2008年211工程实施的十余年中,又有多少人为河南的高教发声呢!后来,娄源功倒是连续呼吁了九年,却也难推开某些部门无情关闭的大门,“河南无人”,这是摆在河南人面前无情的现实。
清代,倒是出过一个本家状元,却非本土培养,民国,乃至于建国后,河南杰出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政界,学界皆如是,我们常自满于河南文化的厚重,但却忽视了底蕴背后是发展滞后血淋淋的现实。经济发展、文化复兴,教育要先行,在办学越来越开放的今天,河南高教面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更多的是要面对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而此时,双一流战略无疑为河南高教发展保留了一丝火种,守住了一份希望,
3、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有哪些不错的大学推荐?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高校资源却不丰富,只有一所211大学,这令多少河南学子耿耿于怀,痛心不已,要想上985只能到外省去。根据教育部的最新数据,河南总共134所大学,其中本科55所(含17所民办高校),专科学校79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河南省几所不错的大学。郑州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一所211大学,它也是作为211大学进入双一流B类的三所高校(云南大学、新疆大学、郑州大学)之一,记得它刚被评为双一流B类时,引来了很多议论,
它有三个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学科,分别是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均为自定)。它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4个国家特色专业(物理学、化学、预防医学、工程力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工程、通信工程、新闻学、法学、历史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
作为一所211大学,郑州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竟然没有A类学科,这也是它经常被人质疑的地方。下图是郑州大学的学科评估结果,供大家参考,河南大学是河南省唯一一所作为双非高校却入选了双一流一流学科的高校,它的实力也很好,它的生物学入选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河南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分别是化学、地理科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生物科学、体育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