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 > 阜阳市 > 监测点,冠梁监测点应该布在哪里深基坑中冠梁和内支撑分别布在哪里

监测点,冠梁监测点应该布在哪里深基坑中冠梁和内支撑分别布在哪里

来源:整理 时间:2022-10-29 18:34:56 编辑:阜阳本地生活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冠梁监测点应该布在哪里深基坑中冠梁和内支撑分别布在哪里

冠梁监测点应布置在冠梁轴线上,一般十五米一个断面,基坑两侧都布置。冠梁应布置在地下连续墙或围护桩顶,支撑则要根据设计情况确定布置几层,间距如何。依据就只能是设计图纸了,不可能只根据规范什么的就确定支撑分布

冠梁监测点应该布在哪里深基坑中冠梁和内支撑分别布在哪里

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少于几个

导则有明确要求: 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的原则布点,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小于10 个;二 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小于6 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1~3 个点进行监测。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通常不少于几个

3,基坑监测点布置一般规定有哪些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监测点应布置在内力及变形关键特征点上,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应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基坑监测点布置一般规定有哪些

4,工程测量里什么是监测网监测点基准网工作基点定位

监测作基点、监测点组成的用于监测监测点的控制网;基准网是由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的用于监测工作基点的控制网。监测点是位于可能变动物体上的控制点,工作基点是离监测点不远,变动可能性较小的控制点,基准点是远离变形区域,稳定可靠的已知点。通过监测网观测监测点的变动情况,通过基准网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5,哈尔滨共有12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分别是什么

12个监测点位分别为:岭北、太平宏伟公园、动力和平路、道外承德广场、南岗学府路、香坊红旗大街、道里建国街、平房东轻厂、松北商大、阿城会宁、呼兰师专、省农科院。【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谢谢】
你好,哈尔滨的12个监测点分别是松北商大、岭北、宏伟公园、和平路、承德广场、学府路、红旗大街、建国街、阿城会宁、平房东轻厂、呼兰师专、省农科院

6,什么是系统电压监测点中枢点有何区别电压中枢点一般如何选择

监测电力系统电压值和考核电压质量的节点,称为电压监测点。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压支撑节点称为电压中枢点。因此,电压中枢点一定是电压监测点,而电压监测点却不一定是电压中枢点。电压中枢点的选择原则是:1)区域性水、火电厂的高压母线(高压母线有多回出线);2)分区选择母线短路容量较大的220kV变电站母线;3)有大量地方负荷的发电厂母线。
搜一下:什么是系统电压监测点、中枢点?有何区别?电压中枢点一般如何选择?

7,基坑监测点布置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基坑围护体系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必然会产生侧向变位,关键是侧向变位的发展趋势如何。一般围护体系的破坏都是有预兆的,因而进行严密的基坑开挖监测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可及时了解围护体系的受力状况,对设计参数进行反分析,以调整施工参数,指导下步施工,遇异情可及时采取措施。应该说,基坑监测是保证基坑安全的一个重要的措施。监测点布置为一下三点:1、土体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周边的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当测斜管埋设在土体中,测斜管长度不宜小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5倍,并应大于维护墙的深度。以测斜管底为固定起算点,管底应嵌入到稳定的土体中。2、地下水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坑内地下水位当采用深井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2)、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或在基坑与被保护对象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3)、水位观测管的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设计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m。承压水水位监测管的滤管应埋置在所测的承压含水层中;(4)、回灌井点观测井应设置在回灌井点与被保护对象之间。3、基坑周边环境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从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周边环境应作为监测对象。必要时尚应夸大监测范围。(2)、位于重要保护对象安全保护区范围内的监测点的布置,尚应满足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3)、建筑竖向位移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小于3个监测点; b、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 c、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d、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e、新、旧建筑或高、低建筑交接处的两侧; f、高耸构建筑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应少于4点。(4)、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建筑的外墙墙角、外墙中间部位的墙上或柱上、裂缝两侧以及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一侧墙体的监测点不宜少于3点。(5)、相邻地基沉降观测点可选在建筑纵横轴线或边线的延长线上,亦可选在通过建筑重心的轴线延长线上。其点位间距应视基础类型。荷载大小及地质条件,与设计人员共同确定或征求设计人员意见后确定。点位可在建筑基础深度1.5-2.0倍的距离范围内,由外墙向外由密到疏布设,但距基础最远的观测点应设置在沉降量为零的沉降临界点以外。(6)、建筑裂缝、地表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个,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7)、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根据管线修建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 b、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 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边缘以外1~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管线; c、供水、煤气、暖气等压力管线宜设置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直接监测点的部位, 可设置间接监测点。
文章TAG:监测点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