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二汽老区与东风汽车襄阳基地同时产生,主要是二汽员工的生活区,基地内可以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我是襄阳微闻,我是从1992来襄阳读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襄阳,见证了襄阳发展,可以说襄阳的发展突飞猛进,前景更好,彼时,洛阳、宜昌、襄阳GDP分别为1919.6亿元、1026.56亿元、1002.7亿元,宜昌、襄阳仅为洛阳的53.4%和52.3%。
1、襄阳二汽老区将来发展怎么样?
襄阳二汽老区与东风汽车襄阳基地同时产生,主要是二汽员工的生活区,基地内可以满足居民基本的生活保障:水、电、气、通信网络、餐饮、娱乐、银行、地产、教育等等均可满足。2017年一月悦活荟综合购物广场开业,给基地增加了更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二期基地更多还是以汽车产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居民在基地的消费更多是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并且随着交通更加便捷,更多的消费场景会转移到市内,所以个人认为基地的未来更多会维持原状,更大的发展比较困难,
2、二汽为什么选址在十堰?
这个是当时国家发展需要而最终决定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答案是三线建设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三线建设是什么概念,三线建设发生的时间是1964年,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当时中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3个省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其中就包含中国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十堰市,二汽也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那么在1980年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美国和俄罗斯的冷战趋于缓和,至此三线城市建设的部分项目由保密名词逐渐见于全国各地的报纸上面,时间再过4年,也就是1984年11月,国务院三线办公室在成都召开会议,明确了第一批调整单位121个,迁并48个,全部转产15个。紧随其后的是一些三线企业陆续迁往邻近中小城市,你比如咸阳、宝鸡、沙市、襄阳、汉中、广元、德阳、绵阳、天水附近,
而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军工科技企业则移往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大城市。这些企业合并迁移后,多半进行了改制,由军用企业转为民用企业,典型的案例你比如位于十堰的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改制为东风汽车公司也就是咱们现在看到的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东风汽车集团。截至2017年,东风集团已陆续建成了十堰市(主要以中型、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市(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市(以乘用车为主)、广州市(以乘用车为主)四大汽车生产基地,
3、湖北襄阳的发展怎么样?
我是襄阳微闻,我是从1992来襄阳读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襄阳,见证了襄阳发展,可以说襄阳的发展突飞猛进,前景更好。这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襄阳重回交通杻纽中心地位,历史上,襄阳就是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交通要道。随着去年汉十高铁、郑万高铁、浩吉铁路开通,还有一大批在建铁路、公路、水路、空路(飞机)项目,交通优势明显,尤其十字形高铁网形成,带动经济后劲非常明显,
二是襄阳工业发展后劲十足。一个龙头、六大支柱”的产业格局已形成,一个龙头即汽车产业,六大支柱分别是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和农产品深加工,目前,襄阳东西南北分布着高新开发区、深圳工业园、东津新区(经开区)、襄州开发区、航空航天工业园、樊城开发区、襄城开发区等工业发展平台,聚集了大批企业。
据2019年GDP数据显示,襄阳有着高达4812.84亿元的GDP总量,排名全国大陆地区前46强,三是襄阳被国家确定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前年11月,国家颁布实施了《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支持襄阳巩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襄阳先后吸引华侨城、京东、宝武集团等一大批企业来襄投资,吸引北航、武汉理工大、华中农大等大学来襄设立校区或研究院,可见襄阳发展潜力的魅力之大。
4、为何宜昌、襄阳能10年追平底蕴深厚的洛阳?宜昌、襄阳的未来会更有前景吗?